“科创板成立之初即强调‘硬科技’定位,但具体什么是‘硬科技’配资开户平台,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细化的过程。”
科创板即将满五周岁之际,新一轮改革拉开帷幕。
证监会主席吴清在6月下旬的陆家嘴论坛上宣布,证监会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(下称“科创板八条”),进一步突出科创板“硬科技”特色,健全发行承销、并购重组、股权激励、交易等制度机制,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“科创板八条体现了非常多的创新。”兴业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总部总裁徐孟静对第一财经表示,新规不仅涵盖了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、市场潜力大、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举措,还包括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、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、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等内容。
实际上,在科创板近年发展中,“硬科技”的定位和标准多次被强调和明确。
“科创板成立之初即强调‘硬科技’定位,但具体什么是‘硬科技’,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细化的过程。”徐孟静说,最初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今年先后出台的“科技企业16条”和“科创板八条”则对优化资源配置、更大力度支持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做了进一步细化。
改革不断深化,包括投行在内的市场参与者,也在不断地学习、突破,重新定位自己。
在徐孟静看来,科创企业与传统制造业在业务模式上有着巨大差异,一般有着更高的研发支出,更快的技术迭代更新,更多样的估值定价方式。这也对投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创企业,过去几年,我们与时俱进,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不断地进行业务培训,培训内容广泛涉及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规范,在这一过程中投行整体素养得到显著增强。”她说,结合企业的行业属性、科技含量、业务规模和发展阶段,帮助企业选择对应的板块进行辅导和申报,更精准地把控项目风险,是投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。
对“硬科技”的认识逐步深化细化
科创板肩负着资本市场改革“试验田”与推动经济创新转型的使命,历经五载,“试验田”成果几何?
徐孟静表示,5年来,科创板坚守“硬科技”定位,从零起步不断发展壮大,制度改革“试验田”作用和服务科技创新的成效不断显现。
她援引数据提到,经过五年的发展,科创板吸引了大批优质科技创新企业,已经成长为拥有570余家上市公司、5万亿市值的重要市场板块,同时“硬科技”溢价效应逐步体现,市场平均市盈率高于主板、创业板的估值水平,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远高于其他板块,在推动科技创新、国产替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在制度建设方面,科创板试点一整套发行审核和承销制度,以信息披露为核心,强化市场主体责任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,创业板和主板改革在核心制度安排上与科创板一脉相承。
就在近期,科创板开板五周年之际,改革再出发。
证监会于6月19日发布了《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》(即“科创板八条”),启动科创板新一轮深化改革,以期提升科创板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,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,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。
徐孟静认为,“科创板八条”的相关内容积极发挥了科创板“试验田”作用,体现了非常多的创新。这体现在,新规不仅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、市场潜力大、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,还包括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,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,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,丰富支付工具,开展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研究等。
在科创板近几年发展中,硬科技定位、硬科技标准多次被强调和明确。
徐孟静提到,科创板成立之初即强调“硬科技”定位,但具体什么是“硬科技”,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细化的过程——最初,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“科创属性评价指引为科创属性设立了量化标准。今年先后出台的‘科技企业16条’和‘科创板八条’则对优化资源配置,更大力度支持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做了进一步细化。”她说。
市场和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
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也是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徐孟静认为,目前国内有着科技发展的良好土壤,包括拥有政策的支持、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、丰富的科技人才等。
改革稳步向前,包括投行在内的各市场参与者,也在不断学习、突破,重新定位自己。
“近几年来,投行在服务科创板、创业板科技创新企业过程中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”徐孟静提到,在服务过程中,最重要的就是学习,学习客户业务模式,才能在从业中做到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资本市场服务规划、更精准地把控项目风险。
她举例称,科创企业与传统制造业在业务模式上有着巨大差异,一般有着更高地研发支出,更快地技术迭代更新,更多样地估值定价方式。
“从机构角度来看,主要是结合企业的行业属性、科技含量、业务规模和发展阶段,帮助企业选择对应的板块进行辅导和申报。”她提到。
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,也倒逼投行深化战略转型。全面注册制下,投行业务回归本源,由单一的承销保荐向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演变,从中介属性向全产业链的服务模式转变。
在这一过程中,投行是否经受住了转型的考验?在徐孟静看来,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,市场和客户对投行的要求日益多元化。除传统的保荐承销服务外,对投行的细分行业业务核查能力、估值定价能力、发行销售能力要求均日益提高。
要求逐步提高、行业竞争加剧,投行如何应对?
“拥有金融行业全链条服务能力的券商更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”她提到,结合兴业证券经验,自2018年以来,兴业证券推行集团协同,包括设立独立的三道防线、整合集团销售资源建立销售交易业务总部、开展银证合作、发挥分公司的区域优势支持承揽等,实现业务排名和收入的持续提升。
从组织架构上,徐孟静介绍道,投行自科创板设立以来,调整组织架构,在原有的区域部基础上先后设立了TMT、碳中和、高端智造及新兴产业共四个行业部,通过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。投行内部行业部与区域部交叉服务,提升服务深度广度,外部与研究院、行业协会等持续加强沟通交流。
投行建立“三道防线”防风险
全面注册制带来更多业务机遇和挑战的同时,也对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新“国九条”下,券商监管升级。证监会5月中旬发布的《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》中提出,上市证券公司要以更严格的合规风控和更加规范、透明的信息披露,努力回归本源、做优做强,切实担负起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“领头羊”和“排头兵”作用。
对于以券商投行为代表的中介机构而言,在强监管环境下,执业标准、工作流程、团队的成本构成是否会发生变化?
徐孟静提到,做好“看门人”的角色,服务实体经济,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券商应尽的责任与义务。自2018年以来,根据内控指引要求,公司设立了完备且相互独立的三道防线,并在接下来几年持续建立健全投行内控机制,严格做好项目尽调和辅导,从源头上把控企业质量。
具体来看,投行作为第一道防线,持续加强一线执业管理。
“部门层面做好预立项和预内核和合规检查,各项目组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现场、深入企业,做好各类核查工作,把控项目风险。”她提到。
投行质量控制部作为第二道防线,对业务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和控制,持续加强项目检查的手段和力度,提高保荐项目的质量;风险管理部、合规管理部等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通过介入主要业务环节、把控关键风险节点的方式对业务风险进行控制。根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实际,各类业务标准和工作流程也在不断优化。
此外,“科创板八条”提到,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。作为金融机构应如何平衡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?
徐孟静认为,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必须是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,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,投行必须坚守合规底线。同时,投行可以通过充分学习了解客户业务模式,在符合客户特点和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创新配资开户平台,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专业配资网站观点